尋愛里程數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天與地,給我們的溫暖、保護我們,曾幾何時,我們漸漸忘了父母有多愛我們。透過主角在找尋失智爸爸的路途中,所遇到的人身上,重新省思了他跟父親之間的感情。樂觀開朗的計程車司機,其實是一個父母雙亡,隔代教養的小孩,但他卻知足惜福,快樂生活。將自己偽裝起來的龐克少女,其實有一顆最脆弱的心。雖然是小三,卻堅持要將小孩生下來的孕婦,展現人類最原始的親情。他在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是他生命歷程的縮影,他也漸漸在他遇到的人身上,發現爸爸一直都愛著他,爸爸其實沒有忘了他,而是他從來都沒有去了解爸爸喜歡什麼。
導演、編劇 陳家宜
製片 黃詩茜
攝影 陳虹伊
剪輯 曾培瀚
燈光 葉韋均
美術、收音 韓昀峰
愛缺陷
和春技術學院 傳播藝術系
分手有時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愛情上缺陷,而在同志的戀情中,何嘗也不是另一種缺陷,卻可能讓我們看見愛情的另一種美。現在社會雖然日漸開放,但仍有性別歧視以及傳統的觀念,常常讓一些美麗愛情故事就此打斷,希望藉由一段青澀校園愛情故事,敘述二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孩子,在面臨感情上的缺口,同性之間的情感因素,並不像外人所想的沒辦法有幸福快樂,感受到戀愛最單純的時刻,被對方互相吸引與影響,碰撞出最不一樣的火花。面對世俗的異樣眼光,扔然不輕易放棄的愛情,在現實的生活與同儕間的語論壓力下,不改坦然的面對自我的感受,因而逃避這段被世人所稱的”禁忌之愛” 。
導演 謝翔羽
攝影 吳雲祥
編劇 潘庭亭
執行 吳詩潔
小世界的夢想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動畫與數位藝術學院
小世界的夢想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動畫與數位藝術學院
動物世界的夢想。
導演,原畫 鄭玥
場景設計,劇本的創作和短片的後期合成和特效 朱小玲
活動分鏡、二維動畫、場景設計、燈光、配音 陳倩驊
上色,陰影和演員,聲優 劉心貝
聽見北緯23度半
景文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患有嚴重飛蚊症的成音師-李百文。憂鬱之際,心底響起一個聲音:「與其害怕自己成為沒用的人,不如讓自己成為可以幫助人的人。」,她到媽祖廟抽到一支「行善莫遲疑」的籤,讓她決定單槍匹馬,騎著150CC的雲豹,扛著數公斤的收音器材和行囊,在失明前錄下全台369個鄉鎮的聲音。
飛蚊症使視線如同蒙上一層黑紗,讓環台行動更加艱鉅,在借宿和收音的過程中,也見識到許多冷暖人情。最終在台南,醫院告知子宮肌瘤必須切除,才讓她回到台北。但夢想尚未結束,旅途正要開始。
團隊 :
葉筱維
吳詠恩
周達生
洪旭東
杜睿修
王文怡
捕夢網
東方設計學院 影視藝術系
小潔是一個學拍片畢業、在業界的道具助理,趕拍、趕工、趕場,趕的忘記自己為了什麼來到這個行業,趕的不知自己為了什麼繼續做下去,也使工作變成麻木的生活模式。這一天在和同伴佩寧開車趕送道具到拍攝現場的路上,她陷入了一個有點神祕、有點快樂、有點憂傷的奇幻美夢,夢中沙灘上看到了獨自在玩家家酒的小女孩、家門外晒衣服的媽媽,和一群大學一起拍片的夥伴;小潔在與這三者間的互動中,重新用不同的角度,找回失去的那份熱誠與感動。夢中那些曾經熟悉的人們,隱約中都在帶領小潔留在夢境中遠離現實,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快要到達現場了,說好要指路的小潔似乎還沉睡著醒不來……
製片 池嘉蓁
導演 柯逸駿
攝影 江有容
燈光 周士宏
美術 吳劭錡
聲音 王昱琴
場務 李偉豪
刺畫師
玄奘大學 廣播與電視新聞學系
一般人對於刺青大多存在著負面的觀感,同理,對於刺青師,多數人也都認為這不算是個正當的工作。許多刺青師背負著大眾的異樣眼光,辛苦奮鬥多年,盼能獲得別人的認同。因此他們必須具備所謂的信念與堅持,才有辦法能夠勝任刺青師這份工作。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紋身的藝術本質逐漸浮現,紋身的客戶型態有些許的變化。現在的刺青客較多是自主意識較強的前衛人士,如文化工作者、搖滾樂團成員、為了紀念某事物而紋身。反映大眾逐漸肯定紋身藝術的正面意義。這些刺青客對於刺青看法的轉變,顯示刺青師對自身在社會的存在,有了更多自信。 以台北彫方刺青 方淳生師傅為主軸,延伸方師傅的徒弟:刺青師小毛與小萍。三個跨世代的師徒,分享他們投入刺青工作的經歷及刺青對他們的意義。
團隊名:Made in Taiwan影像製作團隊,本團隊由四人(黃亞婷、謝智鈞、劉羽寧、余育瑄)組成。Made與「媒體的」諧音,in taiwan代表在地生活的人情故事。我們是四個新聞系的學生,雖然沒有高超的影像傳達技術,但希望我們拍出來的作品能富有滿滿人情味,願在台灣每一吋土地辛苦耕耘的人、奮鬥的故事能被發掘,藉由媒體傳播讓更多人看見。
腳本編著公關 劉羽寧
腳本編著 余育瑄
剪輯 黃亞婷
攝影 謝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