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是天主教會在我國設立之第一所大學,創校迄今八十五年,向本敬天愛人之精神,為全人教育而努力,除了希望為國家培植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之英才,亦願以各種學術活動及社區服務、貢獻社會人群,並以客觀執著之研究,致力於真理之追求及中西文化之交融,俾達增進人類福祇,促進世界大同之目標。本校在培育人才方面,兼注通才與專才養成教育,尤其致力人文精神的培養,期使學生在就業之餘,能有高尚的情操與豐富的人生。此外,為擴大接觸層面,本校並與多所外國知名大學締結「姐妹校」關係,以增進文化交流,並提昇學校的國際地位。
系所簡介
景觀設計學系
本系所秉承輔仁大學真、善、美、聖的辦學精神,配合學校校務發展計劃的內涵,並延續實踐學校國際化、整合化、精緻化、制度化的宏觀教育理念,建構本系所景觀專業的學術宗旨,以提升環境品質,服務人群,造福鄉里為主要目標;培育具有景觀專業技術兼重藝術美學之環境計劃與景觀設計之專業人才,從認真的學習態度中養成良好的敬業態度與科學精神為目的。
【畢業展主題】採花賊
主題海報
作品簡介
我們不是抄襲自然的賊,
我們是一群惜福、報恩、謙虛的義賊
【景觀建築類】混出一片綠
作品
作品簡介
混出一片綠 - 香港中環街市之綠化及規劃設計
香港中環處處聳立著高樓大廈,是人們眼中香港的金融活動中心。
在這個繁華中心內,有著帶有香港特色且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在內。
中環街市經過多年的討論,政府於零九年施政報告提出會為街市進行復育。
為配合中環高密度及改善空氣質素的要求,香港市區重建局建議以『城中綠洲』為復育中環街市的主題,目的為中環區引入更多綠色設施及休閒公共空間,讓市民可以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享用多元化的設施,舒展身心。

設計團隊:李綺玲、呂健輝
【景觀建築類】GARDEN MARKET
作品
作品簡介
GARDEN MARKET - 台北市萬華區環南市場環境改善規劃設計
生活環境緊鄰萬板橋及華翠橋,是通往台北市的重要幹線,環南市場是每天來回必經之地,有時凌晨騎車經過此地,深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吸引住,滿車載滿豬肉的卡車以及蔬菜水果的攤販車穿梭在環河南路上,數部的卡車凌亂但是卻有秩序似的停放在路旁卸貨,而他們所運送的正是與人每天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物,環南市場的周邊多為住宅區及文教區又緊臨河岸溼地,更有許多橋及快速道路經過此地,在地理及環境位置上都是相當值得發展的,但由於位在住宅區,所以這裡每天的「工作時間」常為這裡製造許多困擾,不只是噪音的問題環境的髒亂更是嚴重。

設計團隊:李侑欣、廖脩博
【景觀建築類】時間軸轉移 航向馬公新未來
作品
作品簡介
時間軸轉移 航向馬公新未來- 澎湖縣金龍頭國際郵輪碼頭及馬公商港周邊規劃設計
澎湖位於亞太地區交通樞紐上,而馬公港是澎湖群島對外海上交通運輸首要門戶。自日據時代以來,馬公港持續擴建,金龍頭軍方的飛彈快艇碼頭以「基於安全的考量」與馬公商港各自發展。

設計團隊:周鏡惠、陳宇群
【景觀建築類】Chau Mei
作品
作品簡介
Chau Mei -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洲美社區規劃設計
永續發展意識抬頭及因應倏忽即便的氣候變遷,兼顧生活,科技,保有文化而能回饋僅有的土地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開發在即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在台北僅存的溼地生態棲地關渡平原之南, 史蹟人文聚集之地的士林之東,處久遠歷史的洲美里上。
三者夾匯如同台灣的縮影,最後一塊的處女地,要如何發展令台北成為健全的機能,故在開發科技的比重與環境形成微妙的關係,同時環境的永續,經濟的永續,社會的永續是未來我們所要達到的。
科技的發達拉近世界的距離,訊息更新迅速使真假難以辨別,藉由研究史蹟形成的脈絡, 新欣科技嘗試結合,現地實物實作後的結論,希嘗試釋出庸直的想法,勾起那些原始內在的赤子之心。

設計團隊:郭柏成
【景觀建築類】The LOOP LIFE to perfection
作品
作品簡介
The LOOP LIFE to perfection - 以前瞻性的設計構想具體改善天母主要動線生活圈
努力創造一個理想的城市, 必然是不餘遺力的, 因此, 需要更完善的交通網絡(a loop toperfection)、經濟中心的確立(CBD of Tianmu)、失落空間(Lost Space) 的重生、高等社區v.s 低等設計(High Society v.s Low Design) 的改善、及最重要的,創造便利舒適的城市生活(UrbanLife),將原本已有80 分的天母,達到滿分且創造無限的未來,『Challenging Future, BrighterTomorrows!』

設計團隊:李貞
【景觀建築類】創意x 逆襲
作品
作品簡介
創意x 逆襲- 台北新潮流-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規劃設計
台北是台灣的首都及全台文化資源的集散地,擁有多元文化及都會城市性格,台北是複雜且迷人的,其中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前身為「台北酒廠」,為台灣台北市市定古蹟,從昔日的廢棄酒廠轉變為藝術的實驗場所,再發展為台北市民的生活空間,被期待成為一個兼具藝文展演、創作工作坊、創意產業交流平台、附屬休閒消費性設施的場域,同時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培育與展示基地,對於台灣創意文化產業非常重要。

設計團隊:龔光祥、谷敏睿
【景觀建築類】Life Street
作品
作品簡介
Life Street -大安路屬於我們的生活大道
過去的台灣街道,人行道幾乎等於街道本身小朋友可以在街道上玩耍,媽媽們可以在街道上談天聊八卦,那現在的街道呢?現在的街道一條條都長得差不多,找不到個自特別的味道,也沒有好讓人回味的地方,孩子們也不敢在街道上玩耍了。
那麼,人們能不能從回街道的懷抱,安全自在的走在街道上,並且找回街道各自獨特的味道。以我居住二十幾年的大安路為例,讓大家可以跟我們一起發掘所有對大安路的想像跟可能性。

設計團隊:許海薇、洪育霈
【景觀建築類】鏬空間 x 新定義
作品
作品簡介
鏬空間 x 新定義 - 南機場社區的未來映像
一個城市消長不僅記錄著人類生活變遷軌跡,更是環境限制具體反映。
城市以其本身多元化複雜性,顯示出驚人秩序感。
環境中有機系統,隨著時間轉動會成長也會衰退。
從前城市的發展反映著人們的需求,現今的耗能城市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有沒有一種可能讓城市與自然共生?

設計團隊:賴彩睿、張曉雯
【景觀建築類】LIVING LAB
作品
作品簡介
LIVING LAB 微型的共生實驗室-台北機廠規劃設計
LIVING LAB是一個是高度彈性的、以社區為單位的互動平台,能夠在各個地點發散以回應未來多種的可能性。而台北機廠現況即將搬遷,未來是一塊未計畫的都市空地,將Living lab的想法注入其中,加上台北機廠原有的優越條件-交通位置、歷史人文與民住宅區密集,達到機廠與社區間共生共存的平衡,進而推展到台北市內其他閒置都市空地,讓LAB into City。

設計團隊:洪佳玉、吳亞臻
【景觀建築類】Bo 打開未來南港
作品
作品簡介
Bo 打開未來南港 - 南港瓶蓋工廠暨三鐵共構車站站前周邊與南港專案鐵路地下化沿線空間規劃設計
一個探討「鐵路地下化」的議題,探討「鐵路地下化之後釋出都市空間」的議題。
關於由鐵路地下化沿線演變都市綠軸,發展都市門戶創造人本空間的無限想像。
「南港」從過去以山南北自居的台北郊區,在全國最大的三鐵共構車站建構之後,會是怎樣的都市定位與都市風貌。
「南港瓶蓋工廠」一個從日據時期一直存在於南港的老工廠,經年累月的歷史痕跡,經公賣局土地權屬轉由都市更新處之後,整合南港三鐵共構車站周邊現況極為凌亂的區域,創造一個台北東區的新門戶。

設計團隊:郭芝羽、程星維
【景觀建築類】202城市烏托邦
作品
作品簡介
202城市烏托邦 -第三次工業革命後的台北都市地景-以南港為例
於南港的「202 兵工廠」於民國39 年國民政府徵收南港三重埔埤附近廣大土地設立,占地185 公頃。
內部有生產製造中心、兵工廠及空軍飛彈連等局部閒置建築。
近期202 兵工廠計畫搬遷,這塊占南港六分之一的土地擁有後山埤、東新埤、三重埔埤三大古老埤塘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計畫釋出37.25 公頃土地作為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使用。
隨著國軍遷離202 兵工廠,大片的土地產生經濟與自然的利用價值衝突爭議,伴隨著商業行為開發與否、以及成為市民的生態公園用地又或著維持不對外開放及開發的保育區等種種可能性。

設計團隊:賴威雅、蘇嫦兒
【景觀建築類】森藍
作品
作品簡介
森藍- 華中大橋至秀朗橋之新店溪水岸空間規劃設計
近來,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氣候異象- 海平面上昇、洪氾、颶風等發生頻率與強度也有增加的趨勢。
現今地球正處於一個翻覆點,「氣候變遷」的問題,它正以驚人速度重創地球。  
然而,面對這極端氣候的威脅,河川治理不再是單一問題治理,必需針對各個問題,綜合各方政策及法令,建造與人共存之"大河願景"。

設計團隊:梁艷麗、游知諺
【景觀建築類】在地環境資源整合運用型塑水與綠生活空間
作品
作品簡介
在地環境資源整合運用型塑水與綠生活空間-新店溪屈尺河廊社區生活環境再造
此地鄰近都會核心帶,且山川渾厚,草木華滋,本應是人人嚮往的安居之地,可惜現代人的社區意識認同感日益低落,與大自然的接觸記憶也越來越模糊。
若是能達到人與地的連結,且提昇人與人的溝通互動,希望能創造一個富有在地化特色,並與自然環境融合的家園,其運用當地資源以豐富在地居民生活的品質是我們想要達成的總目標。

設計團隊:應巧怡、林冠甫
【景觀建築類】頭城農場
作品
作品簡介
頭城農場 - 頭城農場轉型生態農場設計
未來
這個農場,會有更多來這邊體驗大自然、享受生活的遊客,能了解自然與永續栽培的重要、地球資源的珍貴,學習成為大自然的朋友。
期望可以藉著我們的規劃設計,讓農場煥然一新,能夠保留美好的過去,並往美好的未來前進。

設計團隊:張耕蓉、黃靜葳
【景觀建築類】情繫竹塹洲
作品
作品簡介
情繫竹塹洲 - 新竹舊港島規劃再造
透過觀景窗,看著夕陽下,那泛黃的古老畫面;透過鏡頭的焦距,感受著過去與現在的距離;透過光圈的放大,那個我們以碰觸不到的回憶,在腦海裡漸清晰;透過快門的按下,反光板跳起,銀鹽底片試圖抓住,那悄然逃走的繁華;洗了照片後,才驚覺著紅磚的牆面、水藍的河川、森綠的生命力,已隨著時間,漸剝落、逝去。
左手托著相機,右手食指不停敲著快門,用著連續的照片,讓舊港島不再是張張靜謐的照片,而是部紀錄片,記錄著連繫對於自然與人的情感,連繫過去與將來的舊港島。
「千帆林立倚岸靠,晨曦目光水粼粼。情繫竹塹洲。」

設計團隊:謝君臨
【景觀建築類】綠點
作品
作品簡介
綠點-竹圍共同生活圈示範性社區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下,都市面貌的變化是最快也是最廣。
隨著都市計畫的進行,可以看見從鄉村蛻變為城市的樣貌,在追求經濟生活的政策下,人們生活開始便利了,而回饋給自然環境的負向問題,如雨後春筍般的成正比出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都市的土地在「地盡其利」的情況下,卻忘記需要有個呼吸的空間-綠地。

設計團隊:余珮琪、許珍嫣
【景觀建築類】清生嘆息踏農活
作品
作品簡介
清生嘆息踏農活 - 低碳綠生活休閒農業區規劃
近幾年環保、低碳、永續的生活以及旅遊方式抬頭,各種對於土地更友善的生活方式竄出,有人找尋新的方法在開發以及永續的平衡上不遺餘力,也有人試著找尋以往的生活方式,以對於自身有情感的土地更為友善,所以永續生活、旅遊的方式日益風行。
藉由與休閒農業區合作,一方面幫助其社區營造與發展,一方面規劃休閒農業區低碳主題導入。

設計團隊:林暐淳、梁承斌
【景觀建築類】三鶯部落短期中繼住宅社區
作品
作品簡介
三鶯部落短期中繼住宅社區-三鶯部落短期中繼住宅社區
主要目標希望多元文化融合共存成長,將都市邊緣多 方衝突尋求和解共生之道。
針對三鶯部落居民的居住問題,提出中繼住宅方案來解決。
在三鶯部落建立完善的照護機制,保障居民居住權、工作權甚至生存權。
將三鶯部落安遷計畫,加入時間向度四維概念,提出融入居民生活的完整計畫, 而不只是大刀闊斧地做土地轉移。將三鶯部落規劃為短期中繼住宅社區,這樣的社區能夠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居民。
不適應都市競爭的居民,自有它的原因。
而中繼住宅就是要讓居民調整上都市的步調,也讓社會其他需要的居民,也有能夠改變的機會。

設計團隊:江建霖、蕭宏錦
【景觀建築類】Atayal varai
作品
作品簡介
Atayal varai -新竹五峰鄉清泉風景區規劃設計
在五峰鄉清泉,它曾經是泰雅人的聚落之一,因此具有豐富的雲住民人文資源及豐富的自然景觀,但因政策關係以經濟效益為優先考量,造成外來文化入侵,使得當地原有文化沒落,但在這個時代,能夠展現自己獨有的文化和與眾不同的特色才是能發展的一大賣點。

設計團隊:何宜恬、林傳鈞
【景觀建築類】Make a wish
作品
作品簡介
Make a wish - 新竹市世博台灣館文創園區景觀規劃設計
在五峰鄉清泉,它曾經是泰雅人的聚落之一,因此具有豐富的雲住民人文資源及豐富的自然景觀,但因政策關係以經濟效益為優先考量,造成外來文化入侵,使得當地原有文化沒落,但在這個時代,能夠展現自己獨有的文化和與眾不同的特色才是能發展的一大賣點。

設計團隊:呂宗穎、王莉華
【景觀建築類】木構造
作品
作品簡介
木構造 -東豐社區民居木構造建築之探討
一開始會選擇這個題目,只是出自於單純的好奇而已。
「這裡的老房子,那奇特的風格是怎麼產生的呢?」懷抱著這個疑問,在與文獻與論文奮鬥的大四生活中,就這麼慢慢地挖掘出歷史的痕跡出來。
到現在也不覺得有找到了答案,不過總是向目標更近了一步。
感謝美秀老師和鑑澄老師的理解與支持,讓我能夠在畢業設計時選擇這個研究型的題目去做。
有一個真正感興趣的問題,以及有能夠協助我去找尋答案的良師,這真的是莫大的幸運。

設計團隊:溫雅格
【景觀建築類】REBORN
作品
作品簡介
REBORN - 金門太湖暨周邊地區整合規劃設計
金門縣過去為軍事重地,因此保留相當豐富的戰地史蹟,在開放觀光後成為一大賣點。
金湖鎮位於金門縣東南方緊鄰機場,是金門第二大城。近年大陸旅客數大幅成長,金門縣政府積極招商,希望金湖鎮太湖周邊能有大型觀光飯店落成,但由於周遭景點串聯不明確,缺乏計劃性的利用,許多軍事展館荒廢,連當地人都鮮少來此休憩,期望能結合地方特色與國家公園資源成為區域性觀光景點,為本計畫之探討緣起。

設計團隊:蔡欣樺、劉靖瑜
【景觀建築類】映像‧蘭陽
作品
作品簡介
映像‧蘭陽 -宜蘭市舊城南區開放空間規劃設計
宜蘭市濱臨宜蘭河中游,是宜蘭縣的政治與文教中心,1812年,清朝曾在此築城設治。
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終戰後的都市計畫,以及建設發展重心的南移至宜蘭舊城的外圍致使城市風貌大改變,從今天的宜蘭火車站到宜蘭酒廠,大致沿著護城河形成一個彎月形的廊帶。
現在的宜蘭市舊城格局依稀猶存,境內尤多歷史空間。
廣泛的包括許多行政、文教、商業等公共性建築,以及明清時期以來的傳統建築及街巷空間,是宜蘭地區重要的歷史性環境。

設計團隊:潘玉婕、周奕仁
【景觀建築類】農村文化創意景觀
作品
作品簡介
農村文化創意景觀-東豐休閒農業區規劃
因緣際會下,擔任了東豐自主營造的輔導員,感受到當地美麗的田野風光以及熱情且富有創意的居民,可惜,他們有許多的文化特色都沒有加以利用。
整合休閒園區資源,使其連貫成有系統的園區,展現與保存當地文化特色,我們希望從當地農村生活經驗及生態景觀中擷取文化創意,將創意提昇並與休區的改善設計結合,成為有地方特色的創意園區。

設計團隊:陳彥諺、陳英瑛
【景觀建築類】MISTY
作品
作品簡介
MISTY- 商街再造 饒河徒步商街
1. 大東區發展東移-> 內湖科技園區計畫、 南港經貿園區、松山車站BOT、捷運系統松山線等重大建設陸續開展,計畫周遭區位優勢相對提升。
2. 計畫範圍內建物狹長、密集,規劃不完善,無法匹配此區交通建設所提升的都市區位。
3. 昔日錫口商業樞紐的區位不再,信仰中心也逐漸沒落,過去的繁華盛事逐漸被淡忘。
4. 饒河夜市淪為城市的背面,工商住的使用發展失序,新舊交織,找不到明確的發展藍圖。

設計團隊:吳則瀅、李韋伶
【景觀建築類】The Planning of FU Jen University
作品
作品簡介
The Planning of FU Jen University -天主的大學– 輔仁大學整體規劃設計
大學是整個都市生活圈重要且具獨特性,是地方人文薈萃,師生作息及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
校園環境品質和氛圍影響生活在場域內人的環境感知, 更凸顯校園特色以及創校精神。
輔仁大學是全國唯一一座天主教大學,如何把創校精神「真、善、美、聖」為校園規畫總指標,把抽象性精神以空間環境氛圍落實,使他不只是個口號,而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身為輔大景觀系的學生,希望以大學四年所學透過觀察,分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一個屬於輔大的整體規劃設計。

設計團隊:張富盛、徐英皓
【景觀建築類】Greens 假日學校
作品
作品簡介
Greens 假日學校-樹梅坑溪環境教育園區規劃設計
環境教育於民國100 年的五月通過,六月實施。環境教育因此備受重視,因此針對樹梅坑溪環境教育場所來探討。
樹梅坑溪樹梅坑溪公園大屯山系,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由於上游集水區受高爾夫球場及養殖業汙水汙染,中下游的新興都會區開發快速,污水接管跟不上開發速度,導致流經市區的河川區排被家庭污水污染嚴重,因此從遺忘到重新重視,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以外,土地利用、社區居民與水有著間接的關係,應該同時探討。 再加上樹梅坑溪原有的生態體系,並且讓樹梅坑溪具有學習空間,衍伸而出的綠色假日學校。

設計團隊:蕭瑋珊、馬韶宜
【景觀建築類】Dynamic Memory Tank
作品
作品簡介
Dynamic Memory Tank-台南市水交社暨松柏育樂中心開放空間規劃設計
環境教育於民國100 年的五月通過,六月實施。
環境教育因此備受重視,因此針對樹梅坑溪環境教育場所來探討。
樹梅坑溪樹梅坑溪公園大屯山系,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由於上游集水區受高爾夫球場及養殖業汙水汙染,中下游的新興都會區開發快速,污水接管跟不上開發速度,導致流經市區的河川區排被家庭污水污染嚴重,因此從遺忘到重新重視,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以外,土地利用、社區居民與水有著間接的關係,應該同時探討。 再加上樹梅坑溪原有的生態體系,並且讓樹梅坑溪具有學習空間,衍伸而出的綠色假日學校。

設計團隊:周伯勳、鄭孟松
【景觀建築類】覓徑秘徑
作品
作品簡介
覓徑秘徑-淡水文化家族規劃設計
淡水近年休閒旅遊風氣日益旺盛,但是景點內容趨於單調一致,難以感受到真正屬於地方的特色與文化。
隨著捷運的開通,大眾運輸系統的便利,新的觀光建設越來越發達,相較之下,對在地生活的了解與文化的深度保存卻越來越薄弱。
我們期望,藉由畢業設計,呈現淡水的美、淡水的好,讓之後來到淡水的遊客,不像從前只待在兩條老街遊玩,我們要讓遊客在步行的過程中,發現巷弄中被隱藏起來的好地方,以及其中懷著極大熱忱,訴說淡水故事、為在地付出的人。

設計團隊:蘇孟秀、周芃彣
【景觀建築類】手牽手一起做朋友
作品
作品簡介
手牽手一起做朋友 - 新北市金山區三和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營造改善計畫
近年來氣候異常、自然環境反撲、永續意識逐漸高漲, 如何與環境和平共處已成不可忽視的重要趨勢。
但,只有大人們的推動, 無法實現永續環境的長久經營。
將環境的美帶入孩子們的心裡, 才能把保護環境、永續經營的理念傳承下去。
而學校就是最好的場所與媒介, 帶領著孩童認識環境、喜歡環境, 於是,永續校園就這麼誕生了。

設計團隊:陳姿君、曾怡萍
【景觀建築類】冬山帆影 故事利澤
作品
作品簡介
冬山帆影 故事利澤-利澤街與周邊環境規劃設計
利澤街,過去被定位成「老街」。
臺灣老街所謂的「振興手法」,皆以大量的商業行為置入,如夜市、廟街、市街... ... 等方式來帶動觀光人潮。
商業行為充斥著環境。雖成功的達到民眾的回流,但市儈所帶來的喧囂髒亂、當地民眾的想法無人重視、居民的意見無法發聲,皆嚴重破壞到老街的人文風貌;追求經濟是外來者的需求,卻非活在這裡的民眾所真心渴望的。
本案並非以「老街再造」之手法規劃,而是探討以當地居民對於空間需求的意見作為主要依據與參考。本案以不同的規劃設計方法,「用空間來說故事」,尋求另外一種的方式來行銷街的故事。

設計團隊:林麟澄
【参展花絮】專刊花絮
專刊花絮

兩岸華人大學院校 數位畢業聯展
歷屆大學生最精華的畢業碩果,
匯集藝術、電影、數位影音、視覺、企劃行銷設計,
鏈結兩岸華人青年文化的新趨勢!

在這裡,每件作品都可能被人傳頌、讚嘆、賞析,
將青年學子幹強葉茂的豐姿推上世界地極!

主辦
單位

協辦
單位

媒體
協辦

媒體及播出
平台支持

銀河互動網路集團  |   銀河網路電台  |   iCD 銀河愛音樂  |   iTRY 試用情報王

本活動參展作品包含影像、聲音、圖片、文件皆由
各學校系所提供,各作品相關權利歸原權利人所有

版權所有請尊重智慧產權 本公司法律顧問鼎岳律師事務所
Copyright © iWant-in.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