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成功大學
成功大學首創於1931年1月,其校訓為”窮理致知”,是臺灣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原名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4年改稱臺南工業專門學校,1946年2月改為臺灣省立台南工業專科學校,1956年8月,增設增設文理學院及商學院,並改制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到目前成功大學然成為一所多元化的綜合大學,包含文學院、理學院、管理學院、電機資訊學院、社會科學院、規劃與設計學院、工學院、醫學院,以及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水資源研究中心、醫藥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等等,培養出電機工程、生物醫學、資訊工程、統計、管理及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的人才。
系所簡介
建築系
成功大學建築系(簡稱成大建築)創立於1944年,為成功大學最早創立的系所之一,也是臺灣大學建築相關科系中歷史最悠久者。建築系館於1981年遷至光復校區,與都市計畫系、工業設計系、 藝術研究所,以及成大最大的綠地「榕園」為鄰。成大建築系擁有完整的大學與研究所建築教育學程。大學部自1944年起以培養基礎建築人才為宗旨。成大建築系逐漸朝著研究型大學方向發展,並陸續成立佑生環控中心、房屋科技研究中心,對於教學研究服務品質之提升有明顯幫助。本系系友遍佈建築、營造相關領域,不論在設計、管理、營造、行政、教育、研究部門都有卓越的貢獻。
主題海報
作品簡介
英文字根tri-有著3的意思,在這次三校聯展的條件下,我們取其字的諧音try-試、嘗試,作為我們的主題,無不也是反應我們在建築這條路上,拼命的嘗試及挑戰,甚至在畢業設計裡,竭盡全力把所學試著反應在本身作品上,試著發出自己的聲音。
作品
作品簡介
人類在發展文明的過程中,總會不時的與自然環境發生衝突,但是不是一定沒有融洽相處之道值得深思。本設計在批判台南市的都市廢棄物都被運往一個也許是南台灣生態最敏感的地區-緊鄰台江國家公園與黑面琵鷺保護區的一處焚化掩埋場區,高污染的產業對當地生態造成重大傷害。設計以地景和舊建築更新的手法慢慢恢復土地生機並以為都市提供乾淨能源作為文明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的解答。基地現址是一個即將退役的廢棄物處理園區,包含三個時期的掩埋場與一座垃圾焚化爐。設計分為兩個空間序列-地景規劃與實體建築設計。地景規劃是將掩埋場規畫為都市文明博物館,藉由被丟棄的廢棄物去展示不同年代的文明,同時宣導正確廢棄物處理(減廢、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同時以現代科技的手法,將原先是廢棄物的物質,轉化為有價值的生質能源原料(掩埋場地下沼氣收集、芒草栽植發電),既能提供都市乾淨能源,又能減廢,避免掩埋場繼續無限制況擴張。建築設計則是在即將退役的焚化廠建築內以及建築周邊,置入新的機能-綠藻培殖,將原本高汙染的產業(排出世紀之毒戴奧辛)轉型為生態能源中心,以期對比之前的高汙染產業,並以此做為文明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範例。
作者 張益修
作者 張益修